close

  彭 澎
  陳建華市長就建立基礎信息庫喊話各職能部門“不提供信息,就不發放財政撥款”。這就是我們常常在信息化城市建設中看到的情形,“信息孤島”導致大量數據躺在庫房裡睡覺,硬件的投入因軟件不到位而浪費大量的財政資源。建立網格化系統應避免發生這種問題。
  近日,廣州市召開城市社區網格化服務管理試點工作總結暨全面啟動大會視頻會議,宣佈在開展試點兩年後全面鋪開社區“網格化”服務管理。
  按照有關方案,廣州全市近500萬戶居民將以200戶為單位劃分成大約2.5萬個“網格”。網格化管理就是將城區行政性地劃分為一個個的“網格”,使這些網格成為政府管理基層社會的單元。這種模式已經在全國300多個城市進行試點,廣州自2012年下半年開始在越秀、黃埔等區開展試點工作。前不久,我參加了天河區網格化服務管理工作方案專家評審會,評審了車陂街、興華街兩個方案。顯然,各區已經做好了相關準備工作。
  一提到這種比社區還小的管理單元,很多人聯想到了古代的基層管理模式。興起於北魏的“三長制”和北宋的“保甲制”是中國古代的兩項重要制度,後者甚至延續到民國時期。按照“三長制”,五家立一鄰長,五鄰立一里長,五里立一黨長,三長負責清查戶口,征收租稅,征發徭役兵役。其實質是國家用黨長-里長-鄰長的體制來直接控制基層的民戶,以保證國家對民間的控制主導權。按照“保甲制”,十家為一保,五十家為一大保,十大保為一都保,通過保長、大保長、都副保正實現兩大功能,一是維持基層的治安,利用鄉黨關係加強控制,實行“伍保連坐法”;一是用經過訓練的民丁承擔某些軍事任務。兩種制度都是以加強控制,完善管理為主要目的。
  網格化管理則是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根據屬地管理、地理佈局、現狀管理等原則,將管轄地域劃分成若干網格狀的單元,並對每一網格實施動態、全方位管理。顯然,與傳統基層管理模式最大的不同,它是一種數字化管理模式,是依托現代網絡信息技術建立的一套精細、準確、規範的綜合管理服務系統;其次,它是一種融合管理與服務的體制,政府通過這一系統整合政務資源,為轄區內的居民提供主動、高效、有針對性的服務,從而提高公共管理、綜合服務的效率。
  根據廣州網格化服務管理方案,按照“採辦分離,一格一員”原則,每個基礎網格配備一名專職網格員。網格員負責網格巡查和入戶採集,排查問題隱患並及時上報網格事件;收集社情民意,提供力所能及的便民服務。整體上,是把服務放在管理之上的。
  按照陳建華市長的建議,兩個相鄰網格可以合併,這樣兩個網格員可以分飾A、B角。若其中一個請假等,另一個網格員可以兼顧兩個網格的工作。其實,我在車陂的方案中看到的,最多的一個網格員兼任四個網格的管理,當然,這四個網格還有另外一個網格員。
  這就涉及到網格員隊伍的組建。按設想,專職網格員可通過整合現有街道聘用人員隊伍,將部分符合條件的人員轉為專職網格員,不足部分向社會公開招聘。據預計,全市網格化管理鋪開之後,大約需要網格員1.2萬人。這又產生了另一個問題,到底實行網格化管理是節省了人手還是要增加人手,以及是節約經費還是增加經費?
  網格化是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將原有人員管理責任更明確化,將流程優化調整,因此,應該在原有人員上進行調配,不應該想著重新招一批人,拉一支隊伍。
  當然,依賴信息化手段還可以實現大數據對網格化服務管理的促進作用。通過建立基礎信息數據庫,將網格內的人、地、物、事、組織等信息全部納入數據庫管理,實現社區管理和服務數據統一採集、動態管理;建設全市統一的網格化服務管理應用系統,並逐步建設涵蓋平安法治、社情民意、公共服務、城市管理、社會管理等子應用系統。這樣,可以準確地利用相關數據,實現精細化管理,提供優質服務。
  這種系統的建立肯定是需要花一筆錢的。為此,陳建華市長就建立基礎信息庫喊話各職能部門“不提供信息,就不發放財政撥款”。這就是我們常常在信息化城市建設中看到的情形,“信息孤島”導致大量數據躺在庫房裡睡覺,硬件的投入因軟件不到位而浪費大量的財政資源。建立網格化系統應避免發生這種問題。
  總之,通過信息化手段將社區服務精細化,橫向到邊,縱向到底,每個地方都有人管,是一個很好的管理思路。通過共享的信息系統,市民的意見、訴求等第一時間能反映到身邊的網格員,再把信息上傳即可迅速認定事件責任主體,責成處理和期限,減少推諉扯皮。網格化服務管理,就是要推動公共服務資源下沉,同時,推動政府服務管理流程再造,提高社區治理和服務的水平。
  (作者為廣州市社會科學院高級研究員)  (原標題:網格化管理要體現服務型政府性質)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i33hiwds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